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鹅人工孵化的术语和定义、孵化前准备、孵化过程控制、孵化后的处理及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鹅蛋的人工孵化生产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Title:Goose Artificial Incub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7T 495-2022《鹅人工孵化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鹅人工孵化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孵化环境要求
标准规定孵化室应保持清洁卫生,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范围内。这主要是因为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能够保证胚胎正常发育。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胚胎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而湿度过高可能导致胚胎受潮,湿度过低则会使蛋壳过于干燥,不利于胚胎破壳。
二、种蛋管理
种蛋选择时要求蛋形正常、大小均匀、表面光滑无裂痕。入孵前需对种蛋进行消毒处理,并在37.5℃左右的环境下预热6-12小时。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孵化成功率,减少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三、孵化过程控制
在孵化过程中,需要定期翻蛋以防止胚胎粘连于蛋壳内壁。一般情况下每两小时翻一次蛋,直到第25天停止。此外,还应注意适时通风换气,确保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氧气含量不低于20%。同时,根据胚胎发育情况调整温度和湿度,特别是在出雏阶段要适当降低温度并增加湿度,以便小鹅顺利出壳。
四、出雏管理
当观察到有小鹅开始啄壳时,可以将孵化机内的温度略微调低至36.8℃左右,并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帮助小鹅适应外界环境。出雏后要及时清理孵化室内残留物,对设备进行全面清洗消毒,为下一批孵化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对DB4107T 495-2022中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