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社区(村)终末消毒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社区(村)在发生或疑似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的终末消毒工作及其效果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erminal Disinfection of Communities (Villag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248-202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社区(村)终末消毒技术与评价规范》是江苏省针对新冠疫情社区防控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社区终末消毒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效果评价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入手,进行深入解读。
重点条文一:消毒范围和对象
标准明确指出,终末消毒应覆盖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或活动过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卧室、卫生间、客厅等生活区域,以及可能受到污染的公共空间如电梯间、楼梯扶手等。特别强调了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开关、桌椅等需要重点消毒。这一规定旨在全面消除潜在的病毒传播风险点。
重点条文二:消毒剂选择与使用
对于消毒剂的选择,标准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高效消毒产品。同时规定了具体浓度要求,例如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应在500mg/L至1000mg/L之间。在使用方法上,强调要按照说明书进行稀释配置,并确保作用时间达到规定要求。此外还提出不同材质表面应采用适宜的消毒方式,比如对纺织品可采用浸泡法,而金属制品则不宜长时间浸泡以防腐蚀。
重点条文三:消毒操作流程
标准详细描述了消毒前准备、现场实施及后续处理三个阶段的具体步骤。在准备阶段,要求工作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准备好所需物资并确认消毒设备正常运行。实施过程中,需遵循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喷洒或擦拭作业,同时做好过程记录。完成消毒后,应及时清理工具并妥善处置废弃物。
重点条文四:消毒效果评价
为保证消毒质量,标准提出了多层次的效果评估机制。首先通过目测检查是否有明显污渍残留;其次利用pH试纸检测酸碱度变化情况;最后采用ATP荧光检测仪等专业仪器测量微生物残留量。当上述三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时,方可判定消毒合格。另外,还鼓励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独立评估以提高公信力。
以上是对DB32/T 4248-2022中若干核心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有助于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本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科学有效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