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冬小麦单产遥感预测的基本原则、数据获取与处理、模型构建与验证、预测结果输出及精度评估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基于遥感技术的冬小麦单产预测工作,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mote Sensing Prediction of Winter Wheat Yiel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2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1T415-2022冬小麦单产遥感预测技术规程》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发布的关于利用遥感技术预测冬小麦单产的地方标准。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石家庄市行政区域内冬小麦的单产遥感预测工作,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模型构建和结果验证等环节。这意味着标准为全市范围内开展冬小麦产量预测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遥感”、“冬小麦”、“单产”等基本概念。“遥感”是指非接触地获取目标物信息的方法;“冬小麦”特指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的小麦品种;“单产”则代表单位面积上的作物产量。这些定义确保了后续工作的专业性和一致性。
三、技术要求
1. 数据获取:需采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或无人机航拍图像作为基础数据源,要求影像覆盖整个研究区域且云量不超过10%。
2. 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及大气校正处理,保证数据质量。
3. 特征提取:基于预处理后的影像,提取植被指数(如NDVI)、光谱特征等关键参数。
4. 模型建立:推荐使用回归分析法或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强调模型应具备良好的泛化能力。
5. 结果评估: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计算预测精度指标如均方根误差(RMSE)等,确保预测结果可靠。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时间节点及人员分工;
2. 现场调查:收集田间基本信息如土壤类型、灌溉条件等;
3. 数据采集与处理:按照上述技术要求完成数据获取与处理;
4. 模型训练与验证:利用历史数据训练模型,并用最新数据验证其有效性;
5. 成果输出:生成详细的预测报告,包含空间分布图、趋势分析等内容。
五、注意事项
1.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破坏植被;
2. 对于特殊地形地貌区域,需调整相应参数以提高预测准确性;
3. 定期更新数据库,保持模型时效性。
综上所述,《DB1301T415-2022冬小麦单产遥感预测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冬小麦单产遥感预测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并保障预测结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