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冬小麦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栽培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管理、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冬小麦种植区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栽培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daptive Cultivation of Winter Wheat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08T029-2022冬小麦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冬小麦生产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1. 品种选择:规程明确要求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变化趋势,选用抗寒、耐旱、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这强调了品种适应性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作物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
2. 播期调整:建议依据气温变化规律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避免因过早或过晚播种导致减产。例如,在暖冬年份可适当推迟播种期,而在冷冬年份则需提前播种以保证足够的积温需求。
3. 田间管理措施:包括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内容。特别提到干旱地区应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施覆盖保墒处理,减少水分蒸发损失。
4. 灾害防控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霜冻、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制定了详细的预防与补救方案。如发生低温冻害时应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恢复生长;面对高温逼熟情况,则需要加强后期肥水管理并适时收获。
5. 监测预警体系建立:鼓励各地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长期气候预测及短期天气预报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1408T029-2022》不仅涵盖了从种到收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注重增强种植者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水平,力求实现稳产高产目标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山西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冬小麦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