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间作大豆高效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种植模式、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河套灌区及类似生态区的玉米与大豆间作高效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efficiency Intercropping of Corn with Two Plants per Hole and Soybean in Hetao Irrigation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532—2022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间作大豆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河套灌区特色农业发展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结合了河套灌区的气候、土壤及水资源条件,为玉米与大豆间作模式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播种前准备阶段,该标准强调了土地平整和施肥的重要性。要求在播种前进行深耕细耙,确保土壤疏松且无杂物,并根据地块肥力情况施加基肥。具体而言,每公顷应施用有机肥不少于30吨,同时配合氮磷钾复合肥,以满足作物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求。此外,还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依据土壤检测结果调整肥料种类和用量,实现精准施肥。
其次,在品种选择上,标准指出应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对于玉米来说,推荐使用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杂交种;而大豆则需选择耐阴性好、结荚率高的品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用了一穴双株的种植方式,玉米与大豆之间的共生关系需要特别考虑,因此在品种搭配时要注重两者之间的互补性,避免因竞争而导致减产。
第三,关于种植密度,标准规定玉米行距保持在60-70厘米之间,株距控制在25-30厘米范围内;大豆行距设定为40-50厘米,株距为15-20厘米。这种布局既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又能保证两种作物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标准提倡采用宽窄行交替种植的方法,即每隔两行玉米设置一行大豆,形成合理的田间结构。
第四,灌溉管理是本标准的一大亮点。鉴于河套灌区水资源宝贵,标准提倡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特别是在玉米拔节期和抽穗期这两个需水量较大的阶段,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土壤湿度,适时适量地补充水分。同时,还应注意避免过量灌溉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引发次生盐渍化问题。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倡导绿色防控理念,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手段。例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或者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积累。当必要时才可使用化学药剂,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切勿滥用以防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
总之,《DB15/T 2532—2022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间作大豆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不仅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也充分考虑到了当地实际情况,为农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此标准,共同推动河套灌区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