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产后低钙血症的术语和定义、诊断方法、判定依据以及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奶牛产后低钙血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Hypocalcemia in Dairy Cow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529—2022《奶牛产后低钙血症判定和防治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奶牛产后低钙血症的重要地方标准。这一标准对奶牛产后低钙血症的判定方法、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对于保障奶牛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中明确指出,奶牛产后低钙血症是指母牛分娩后出现血清钙离子浓度低于正常水平(通常小于2.0 mmol/L)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该病多发于高产奶牛,发病原因与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衡、维生素D不足以及内分泌调节异常密切相关。
在判定方法上,标准强调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典型症状包括精神沉郁、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甚至卧地不起,严重时可导致瘫痪。血清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要求采样时间应在产后24小时内完成,且需采用标准化的检测方法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针对预防措施,标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首先,在围产期要调整饲料配方,保证钙磷比值维持在1.2-1.5:1之间,并适量补充维生素D3。其次,实施分群管理,将干奶后期的高危个体单独饲喂,避免因竞争导致采食不足。此外,增加运动量和光照时间也有助于促进钙吸收。
治疗部分则规定了药物干预的具体流程。对于轻度病例可通过口服补钙制剂进行治疗,如葡萄糖酸钙溶液等。重度患者需要静脉注射钙剂,并密切监测心率、呼吸及神经反射变化。同时,还需配合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并及时纠正脱水状况。
总之,DB15/T 2529—2022为奶牛产后低钙血症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权威指导,各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减少疾病发生概率,提升奶牛整体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