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实时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法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处理、检测步骤、结果判定及性能验证。本文件适用于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
Title:Detectio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Aquatic Products - Real-time Fluorescence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234-2022 是江苏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利用实时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技术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以下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首先,在范围部分明确指出该标准适用于从水产品中提取的样品,采用实时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这表明标准不仅限于特定种类的水产品,而是涵盖了广泛的水产类别。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部分强调了关键概念如“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实时荧光检测”等。这些术语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确保检测过程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在试剂与材料的选择上,标准要求使用经验证合格的产品,并且对实验用水提出了具体要求,必须是去离子水或超纯水,以减少杂质对结果的影响。
仪器设备方面,除了基本的实验室器材外,还特别提到需要一台能够进行实时荧光监测的扩增仪。这对于保证检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样品采集与保存环节,标准详细描述了采样工具、保存条件以及运输方式等内容。例如,样品应在低温环境下尽快送至实验室,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理,避免因时间延误导致样本变质影响检测效果。
样品前处理步骤中,包括了均质、离心等多个环节。这些步骤旨在去除样品中的固体颗粒和其他干扰物质,以便后续DNA提取更加顺利。
DNA提取部分则详细列出了使用的试剂盒类型及其操作流程,强调要按照说明书严格操作,确保提取到高质量的DNA模板用于扩增反应。
扩增体系建立时,标准给出了反应体系组成成分的具体浓度要求及总体积设定,同时明确了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原则,确保特异性与灵敏度达到最佳状态。
扩增程序设定部分,规定了预变性温度、循环次数以及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等参数,这些都是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
结果判定依据主要是观察扩增曲线图,判断目标基因是否被成功扩增。此外,还需结合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的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
最后,在报告撰写方面,标准要求记录完整的实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样品来源、检测日期、仪器型号等,以便追溯整个检测过程。同时,对于检测结果应给出明确结论,并注明检测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