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煤催化气化灰渣蒸压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等。本文件适用于以煤催化气化灰渣为主要原料的蒸压砖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utoclaved Bricks from Coal Catalytic Gasification Ash and Slag
中国标准分类号:Q15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527-2022《煤催化气化灰渣蒸压砖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利用煤催化气化产生的灰渣生产蒸压砖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原材料要求
条文:4.1.1 煤催化气化灰渣应符合GB/T 25995的规定,其活性指数不应低于75%。
解读:此条文强调了煤催化气化灰渣作为主要原料时的质量要求。活性指数是衡量灰渣潜在水化反应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值越高表明灰渣的活性越好,能够更好地参与后续的化学反应形成强度较高的制品。设定不低于75%的下限是为了确保最终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达到标准。
条文:4.1.2 生产过程中可掺加不超过30%(质量分数)的粉煤灰或其他矿物掺合料。
解读:允许适量掺入其他矿物掺合料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能改善某些性能如抗冻性和耐久性。但规定不得超过30%,主要是为了避免过多掺杂影响灰渣本身的特性以及产品整体质量稳定性。
生产工艺控制
条文:6.2.1 混合料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且不超过5分钟。
解读:合理的搅拌时间和均匀度对于保证混合料的一致性和后续成型至关重要。过短可能导致混合不均,而过长则可能破坏颗粒间的结构,影响成品强度。
条文:6.3.2 蒸养温度应控制在175℃~185℃之间,恒温时间为8小时。
解读:蒸养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直接影响到灰渣与水泥等胶凝材料之间的反应速率及产物形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最终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严格控制这些参数可以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并延长使用寿命。
出厂检验
条文:8.1.1 每批产品均需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并随机抽取样品检测抗压强度、吸水率等项目。
解读:出厂前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是保障用户权益的基础措施之一。通过对外观质量和关键性能指标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剔除不合格品,从而维护市场信誉。
以上是对DB13/T 5527-2022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