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乡村新型社区创建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应用。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乡村新型社区的创建评价工作。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New Rural Commun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499-2022乡村新型社区创建评价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河北省内乡村新型社区建设与评价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文化建设以及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对乡村新型社区的创建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一、规划布局
标准指出,乡村新型社区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首先强调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特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占用优质耕地;其次要求社区内部功能分区明确,居住区、生产区和服务区相互协调,确保交通便捷通畅;再次提出要预留足够的公共空间用于绿化美化及休闲娱乐活动开展,营造舒适宜居环境。此外还特别提到,在设计时需注重保护原有自然景观风貌,并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使新建社区既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不失传统韵味。
二、基础设施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DB13/T 5499-2022》设定了较高标准。例如规定自来水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电力供应稳定可靠,满足日常用电需求同时具备应急备用方案;宽带网络覆盖率不低于百分之九十,并逐步向偏远地区延伸覆盖;道路硬化率需达到百分之百且宽度不得低于3米,以便于车辆通行和行人安全出行;垃圾收集设施齐全有效,实行分类处理制度以减少环境污染;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处理后的污水排放须达到相关环保法规的要求。
三、公共服务
为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DB13/T 5499-2022》还对公共服务设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每个社区至少配备一所标准化卫生院或诊所,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设立幼儿园和小学,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建立综合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就业咨询、法律援助等多项便民服务;配置文体活动场所如篮球场、乒乓球室等,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使用智慧服务平台,方便群众查询信息办理业务。
四、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衡量乡村新型社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标准要求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进入社区周边区域,禁止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物;倡导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材料选择上优先采用节能环保型产品;鼓励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肥料施用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施植树造林工程,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清扫保洁工作,保持社区干净整洁。
五、文化建设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乡村新型社区创建过程中,《DB13/T 5499-2022》特别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一方面通过挖掘整理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群落或者纪念性设施来增强归属感;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比如举办民俗节庆晚会、民间艺术展览等,激发广大村民参与热情,促进邻里和睦相处;另外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意识。
六、管理机制
有效的管理体系是保障乡村新型社区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DB13/T 5499-2022》建议成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方面事务;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定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查找不足之处及时整改;加强队伍建设,选拔高素质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工作岗位上来;最后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起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共治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DB13/T 5499-2022乡村新型社区创建评价规范》不仅涵盖了乡村新型社区建设所需关注的所有主要领域而且还给出了量化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和谐美好的未来农村画卷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标准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与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