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自然农法防控板栗病虫害的基本原则、主要技术措施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采用自然农法进行板栗病虫害防控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atural Agriculture Control of Chestnut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自然农法防控板栗病虫害技术规程(DB13/T 5486-2022)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自然农法的技术手段有效防控板栗病虫害。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自然农法”的概念,即在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人工投入品的前提下,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这一定义强调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要求种植者充分认识并利用自然界中的有益生物与环境因素。
病虫害预测预报
根据标准第4.1条,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具体措施包括设置固定观察点定期巡查果园状况,记录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并结合历史资料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还提倡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无人机航拍等方式辅助人工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防治策略
标准提出了多种综合性的防控方法:
1. 物理机械防治:如安装黄色粘板捕捉蚜虫,或者利用灯光诱杀害虫成虫。这些简单易行的手段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2. 生物防治:鼓励释放天敌昆虫如赤眼蜂对抗害虫,同时保护好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增强植株抗逆性。
3. 农业管理措施:包括合理修剪枝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适时灌溉保持适宜水分水平,以及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障碍导致病原积累。
施肥管理
按照第6章的规定,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需分阶段施加有机肥料。春季萌芽前重施基肥促进新梢生长;夏季果实膨大期追加磷钾肥提高产量品质;秋季采果后补充微量元素防止早衰。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肥料来源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且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城市垃圾或工业废料作为肥料原料。
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内容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安全间隔期的概念,即从最后一次用药到收获之间需要保持足够的时间间隔,确保最终产品不含残留毒性物质。另外,在遇到极端天气变化时应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方案,比如提前覆盖塑料薄膜防冻害等。
总之,《自然农法防控板栗病虫害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各项要求,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