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冬小麦-夏甘薯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栽培技术要求、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贮藏。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区域内冬小麦与夏甘薯轮作模式下的栽培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inter Wheat-Summer Sweet Potat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488-2022《冬小麦-夏甘薯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冬小麦与夏甘薯的轮作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选种与播种
标准指出,在选择冬小麦品种时应优先考虑抗寒性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对于夏甘薯,则需选用高产、优质且适应性强的品种。播种时间上,冬小麦的最佳播期为秋分前后,而夏甘薯则应在麦收后立即抢墒播种,以充分利用土壤湿度和温度。
2. 土壤管理
土壤肥力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因此土壤管理至关重要。标准建议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测试,根据结果调整施肥方案。通常情况下,冬小麦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以上,并配合使用氮磷钾复合肥;而夏甘薯则需要更多的钾肥来促进块根膨大,一般每亩施用硫酸钾型肥料30-50公斤。
3. 水分管理
水分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冬小麦生长期需水量较大,特别是在返青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应保证充足的灌溉。而对于夏甘薯而言,苗期需水较少,但进入块根膨大期后需水量增加,此时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或积水现象发生。
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会严重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控。冬小麦主要预防白粉病、锈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等害虫;夏甘薯则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如蛴螬及地上部病害如黑斑病。建议采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制度。
5. 收获与储藏
适时收获可以确保作物的最大经济效益。冬小麦一般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割;夏甘薯则应在叶片大部分枯黄时挖掘。收获后的粮食或块根应及时晾晒干燥,然后入库储存。储存环境要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并定期检查防止霉变。
通过遵循上述规定和技术要点,能够有效提升冬小麦-夏甘薯轮作模式下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