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苏省中小学校内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处置原则、报告流程、调查方法、控制措施及宣传教育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及其相关卫生防疫部门对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预防与控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Norovirus Infection Cluster and Outbreak Epidemic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DB32/T 4198-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198-2022《中小学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技术规范》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学校内诺如病毒疫情防控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选取了其中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标准明确指出当出现3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病例时,应视为聚集性疫情。这意味着一旦发现有学生或教职工出现类似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并且这些病例之间存在接触史,则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这一步骤强调了早期识别的重要性,有助于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其次,在疫情控制措施方面,规定要求对病例所在的班级实行停课观察至少72小时。在此期间,所有人员不得离开校园,并且要每日两次测量体温。这项措施旨在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密切监控潜在感染者的情况变化。此外,对于密切接触者也需要采取同样的隔离措施,以确保不会遗漏任何可能的传染源。
另外,关于环境消毒处理,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执行步骤。包括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喷洒消毒;对厕所、洗手池等高频接触部位加强清洁频率;以及对餐具、玩具等物品采用高温蒸汽或煮沸的方式进行彻底消毒。这些都是基于科学依据制定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杀灭环境中残留的病毒颗粒。
最后,在恢复教学活动之前,必须由专业机构对整个校园环境进行评估验收。只有当检测结果显示符合安全标准后才能重新开放校园,允许师生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一环节体现了谨慎态度,保障了全体师生的生命健康权益。
总之,《中小学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技术规范》从监测预警到应急响应再到后期评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防控体系。它不仅为学校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也为其他类似场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