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与处理、播种、发菌期管理、覆土、出菇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大球盖菇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King Oyster Mushroom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3T 209-2022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于2022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对大球盖菇的生产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包括产地环境、栽培设施、品种选择、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
首先在产地环境方面,标准要求种植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pH值以5.5至7.5为宜。这主要是因为大球盖菇喜酸性或中性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同时,种植地周边要远离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废弃物堆放点,确保无重金属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
在栽培设施上,标准规定应建设通风良好、保温保湿的简易大棚,棚内需配备喷灌系统。大棚高度一般为2.5米左右,宽度6至8米,长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棚顶覆盖黑色遮阳网,既能防止阳光直射又能保持适宜的散射光照条件。此外,地面要铺设稻草或其他秸秆作为栽培基质。
关于品种选择,标准推荐使用经过审定的优质高产品种。播种前应对菌种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无杂菌污染且活力旺盛。播种时间一般安排在秋季9月至10月,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菌丝生长。
在播种管理上,标准强调要控制好基质湿度,保持在60%至65%之间。播种后覆土厚度以2至3厘米为宜,并定期喷水保持土壤湿润。温度控制在15℃至25℃范围内最为理想,过高会抑制菌丝生长,过低则延长生育周期。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采用物理方法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原则。如利用防虫网阻隔害虫入侵,在棚内悬挂黄板诱杀害虫成虫。必要时可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进行喷雾处理,但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
标准还特别指出,整个生产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播种日期、施肥记录、用药情况等信息,以便追溯产品质量。收获期一般在播种后60天左右,当菇体充分长大且色泽鲜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
总之,《DB4203T 2022》为大球盖菇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