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薄皮甜瓜大棚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薄皮甜瓜的大棚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house Cultivation of Thin-skinned Mel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薄皮甜瓜大棚栽培技术规程(DB14/T 2433—2022)是山西省发布的农业地方标准,为薄皮甜瓜的大棚栽培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规程指出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薄皮甜瓜品种。种子处理环节要求使用55℃温水浸种15-20分钟,并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至30℃,然后浸泡4-6小时,最后捞出晾干备用。这一措施能够有效杀灭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提高发芽率和幼苗的健壮度。
二、土壤准备与施肥
规程强调大棚土壤必须深耕25-30厘米,施足基肥。具体要求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这种合理的肥料配比不仅能满足薄皮甜瓜整个生长周期的养分需求,还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发育。
三、定植密度与田间管理
规程规定定植时株距控制在40-50厘米,行距80-100厘米。定植后要适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同时,要注意水分管理,开花结果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这些措施有助于调节田间小气候,防止徒长或早衰现象的发生。
四、病虫害防治
规程提倡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大棚内悬挂黄板诱杀害虫,释放丽蚜小蜂控制蚜虫危害。对于化学药剂的选择,规程推荐高效低毒的品种,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此外,还特别强调了轮作制度的重要性,建议与非瓜类作物轮作三年以上,以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概率。
五、采收与贮藏
规程明确指出,当果实表面花纹清晰、果肉变软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采收后的果实应立即进行预冷处理,温度控制在5-7℃,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预冷后的果实可短期存放在冷藏库中,温度维持在4-6℃,相对湿度80%-85%,最长贮藏时间不超过15天。
六、其他注意事项
规程还特别提到,整个栽培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保温或降温措施。例如,在低温寒潮来临前,可在大棚内加设多层覆盖物;夏季高温时,则可通过遮阳网降低光照强度,防止日灼现象发生。另外,规程鼓励种植户建立生产档案,详细记录每个环节的操作情况,以便追溯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总之,DB14/T 2433—2022规程从品种选择到采收贮藏,涵盖了薄皮甜瓜大棚栽培的各个环节,为种植者提供了全面、科学的技术指导,有助于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