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抗旱性玉米杂交种选择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抗旱性玉米杂交种的选择与评价。
Title:Sele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Drought-resistant Corn Hybri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421—2022《抗旱性玉米杂交种选择规范》是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指导玉米育种工作者在选育抗旱性强的玉米杂交种时有据可依。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该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用于抗旱栽培的玉米杂交种的选择工作。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了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如GB/T 18768等。这些引用文件为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保证了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3.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抗旱性”、“耐旱指数”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抗旱性”是指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耐旱指数”则是衡量作物抗旱能力的一个量化指标,计算公式为耐旱指数=产量/对照产量×100%。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于概念的理解,避免因术语歧义导致的技术交流障碍。
4. 抗旱性玉米杂交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 遗传稳定性:所选品种应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在不同年份、不同环境条件下均能保持较高的抗旱性能。
- 适应性广:适合多种生态条件下的种植,包括但不限于山西境内的平原、丘陵地带。
- 高产优质: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抗旱能力,还应在产量上达到较高水平,并且符合市场需求的质量要求。
5. 抗旱性评价方法
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田间试验:通过设置对照组与处理组,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观察作物的表现。
- 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如叶片相对含水量、渗透压调节物质含量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作物体内水分状况及抗逆机制。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携带有利基因型的个体。
6. 杂交组合配置与筛选流程
- 初筛阶段:从大量原始材料中挑选出初步符合条件的单株或组合;
- 复筛阶段:进一步缩小范围,确定候选品种;
- 确定阶段:经过多点多年试验验证后最终确定最佳组合。
7. 品种审定与推广
经过上述步骤选出的优良品种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完成品种审定程序之后才能正式投入市场销售使用。同时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开展示范推广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以上就是关于DB14/T 2421—2022《抗旱性玉米杂交种选择规范》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度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仁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