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杨梅设施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繁育、栽植、设施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杨梅设施生产及其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heltered Culture of Waxberry (Myrica rubr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3307T 118-2021《杨梅设施生产技术规范》是浙江省金华市发布的关于杨梅设施栽培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规划
标准规定,杨梅设施生产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pH值在4.5-6.5之间的地块。设施大棚应建在背风向阳处,避免强风直吹和阴冷潮湿的环境。同时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管理区和服务区,确保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二、品种选择
标准推荐使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果实品质优良的杨梅品种。具体包括东魁杨梅、荸荠种杨梅等。要求选用无病毒苗木,苗木高度不低于50厘米,茎粗不小于0.8厘米,并具有3-5个分枝。
三、定植与管理
杨梅设施栽培一般采用南北行向定植,株距3米,行距4米。定植时要施足基肥,每穴施腐熟有机肥50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幼树期要加强肥水管理,每年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3次。成年树每年秋季施一次基肥,每株施有机肥50-100公斤。
四、整形修剪
标准要求采用自然开心形或主干分层形树冠结构。幼树期重点培养主干和骨干枝,控制徒长枝和竞争枝。成年树每年修剪一次,疏除过密枝、细弱枝、病虫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五、病虫害防治
提倡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生病虫害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治方法。
六、采收与贮运
杨梅果实发育到九成熟时即可采收,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采后应及时预冷处理,温度控制在0-4℃,相对湿度90%-95%。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剧烈震动,避免高温暴晒,确保果实新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