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桦木属种苗繁育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桦木属种苗的繁育及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Propagation of Betul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桦木属种苗繁育技术规程(DB54/T 0260-2021)是西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桦木属植物种苗繁育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桦木属植物的种子采集、种子处理、播种育苗、苗木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旨在提高桦木属植物种苗的质量和成活率。
在种子采集方面,标准要求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作为采种对象,并且要确保种子的成熟度达到90%以上。种子采集的时间通常为每年的秋季,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当调整。
对于种子处理,标准指出种子需要经过清洗、消毒等步骤来保证其活力和健康状况。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这样可以有效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播种育苗阶段,标准建议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1-2厘米之间。播种后要及时覆土并压实,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以利于种子发芽出土。
苗木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水肥管理和间苗的重要性。水分管理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灌溉,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施肥则需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初期以氮肥为主,后期逐渐增加磷钾肥的比例。此外,在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应及时进行间苗工作,保证每株苗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病虫害防治也是种苗繁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标准推荐采取物理、生物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综合防治。例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定期喷洒低毒高效的农药预防病害发生等措施。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程,可以显著提升桦木属植物种苗的质量和造林效果,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