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广东省内单位内部危险化学品场所安全防范的基本要求、人员管理、物理防护、技术防范、管理制度及应急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的各类单位和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
Title:Internal Security Requirements for Organizations - Part 13: Hazardous Chemicals 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单位内部安全防范要求 第13部分:危险化学品场所》(DB4401T 105.13—2021)是广州市地方标准,为危险化学品场所的安全管理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深入解读。
首先,在“人员管理”章节中,标准明确指出所有进入危险化学品场所的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这不仅包括操作人员,也涵盖了维修、检查等各类工作人员。培训内容应涵盖化学品的基本性质、应急处理措施以及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这样的规定,可以有效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
其次,“设备设施管理”部分强调了定期对储存容器、输送管道及通风系统等关键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重要性。例如,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记录每次检修的结果。此外,还特别提到对于易腐蚀或高压设备要增加检测频率,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这一举措有助于预防潜在的泄漏事故,保护环境与人身安全。
再者,“监控报警系统”的配置也是本标准的一大亮点。它要求在主要出入口、装卸区以及储存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并且与消防控制中心联网。同时,还需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和温度感应探头等自动报警装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气体浓度超标或者温升过快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启动应急预案,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最后,“应急预案与演练”环节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参与模拟演习活动。演习内容应覆盖从发现险情到疏散撤离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通过反复实践,提高员工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综上所述,《单位内部安全防范要求 第13部分:危险化学品场所》通过对人员资质、设备维护、监控报警以及应急响应等多个方面的严格规定,为企业构建起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框架。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执行,才能真正实现危险化学品场所的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