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迷你南瓜春播早熟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迷你南瓜的春播早熟生产。
Title:Mini Pumpkin Spring Sowing Early Maturity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967-2021《迷你南瓜春播早熟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迷你南瓜的春播早熟栽培技术。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迷你南瓜”的定义,即单果重不超过500克的南瓜品种。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依据,确保了不同生产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种植管理。
栽培环境条件
要求种植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且肥沃的土地。土壤pH值宜控制在6.0至7.0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些条件能够保证迷你南瓜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其健康发育。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推荐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早熟品种。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例如,温汤浸种时将种子置于55℃热水中搅拌1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浸泡4小时,这一步骤可以有效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提高发芽率。
播种育苗
建议采用营养钵育苗方式,每钵播种1粒种子,覆土厚度约1厘米。播种后保持温度在25℃左右,湿度适中,以利于种子快速萌发。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
定植与田间管理
定植密度一般为每亩1500株左右,行距约为80厘米,株距约40厘米。定植后要加强水分管理和肥料供应,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要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促进果实膨大。同时注意及时整枝打杈,减少养分消耗。
病虫害防治
提倡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定期检查植株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例如,对于白粉病可用硫磺粉熏蒸,蚜虫可用吡虫啉喷雾等方法进行防治。
收获
迷你南瓜的最佳收获时间为果实充分成熟但尚未完全变黄时。此时采摘不仅品质最佳,而且有利于延长储存时间。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田园,做好下一季作物的准备工作。
以上内容是对DB32/T 1967-2021《迷你南瓜春播早熟生产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