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与布局、设施建设、养殖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及生产记录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nd-based Engineered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254-2021《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这项标准对于推动高效、环保的水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布局
标准中明确指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且要远离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区。选址时需考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等因素。此外,池塘的布局应当合理,包括进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科学,确保水流顺畅,避免死角。这不仅关系到养殖效率,也直接影响到养殖环境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水质管理
水质是影响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标准规定,养殖用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进入系统,以去除悬浮物、有机物等杂质。同时,需要定期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等指标,确保它们处于适宜范围内。当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水质,比如通过增氧机增加氧气供应或使用化学药剂降低有害物质浓度。
设备设施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设备设施的选择至关重要。标准强调了过滤装置的重要性,它能够有效拦截水中较大的颗粒物,减轻后续处理的压力。另外,还要求配备完善的增氧系统以及监控仪器,以便实时掌握池塘内环境变化。这些设施不仅提高了养殖的成功率,也为后期维护提供了便利条件。
养殖管理
在日常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例如,合理安排投喂量和次数,避免过量投喂造成浪费;注意观察鱼类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害迹象立即隔离治疗;严格控制放养密度,防止因密度过高而引发疾病传播等问题。这些都是基于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
环境保护
最后,环境保护也是该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提倡采用生态友好型材料建造基础设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鼓励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如将污泥用于农田施肥等。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从多个角度为从业者提供了全面指导,帮助其建立更加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方法,共同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