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产奶牛生产瘫痪的诊断方法、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高产奶牛生产瘫痪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Title: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arturient Paresis in High-yielding Dairy Cow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026-2022高产奶牛生产瘫痪诊断与防治技术规范》是青海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高产奶牛生产瘫痪的诊断和防治工作。以下为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在诊断方面,标准指出生产瘫痪通常发生在产后1至3天内,病牛会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等症状。如果发现病牛出现后肢无力或不能站立,并伴随低血钙的情况,则基本可以确诊为生产瘫痪。
在治疗方面,标准强调应立即补充钙剂,推荐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剂量为1000至1500毫升,静脉注射时需缓慢进行。同时可配合使用维生素D3注射液,剂量为200万至40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此外还应给予病牛适量的优质青干草和精料,确保其营养供给。
预防措施上,标准建议从饲料管理入手,合理搭配日粮,保证钙磷比例适宜,通常为1.5:1到2:1之间。同时要控制精料喂量,避免过量,特别是在围产期要特别注意。还要定期监测奶牛的血液钙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上内容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有效防控高产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