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牛鞭草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子生产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种子收获与贮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牛鞭草种子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Knapweed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127—2022《牛鞭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规范牛鞭草种子的生产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种子生产基地的选择
标准指出,种子生产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pH值适中的地块。同时要求远离工业区和主要交通干线至少1公里以上,以避免污染源的影响。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种子质量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
2. 播种前准备
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耕细耙,并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适量的磷钾肥。此外还强调了要进行土壤消毒处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这些措施有助于为牛鞭草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播种时间和方法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最佳播种期,通常是在春季或秋季。播种方式可以采用条播或者撒播两种形式。其中条播时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而撒播则需保证种子均匀分布于田间。
4. 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查苗补缺,发现缺苗处应及时补种。当幼苗长到5-6片真叶时即可定苗,株距控制在15-20厘米之间。另外还需注意适时浇水施肥,促进植株健壮成长。
5. 收获与加工
当大部分果实变黄且种子成熟度达到80%以上时即可收获。收获后要尽快脱粒晾晒至安全含水量(一般不超过12%),然后入库保存。整个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机械损伤及霉变现象发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牛鞭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从选址到最终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做了详尽的规定,这对于提高牛鞭草种子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从而获得优质高效的牛鞭草种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