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猫尾草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贮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猫尾草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t's Tail Grass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126—2022 猫尾草生产技术规程》是由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猫尾草的生产过程,提高其质量和产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种子质量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猫尾草种子的质量应符合GB/T 614的规定。这意味着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含量等指标必须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这对于确保种植出健康且高产的猫尾草至关重要。
2. 栽培环境条件
猫尾草适宜生长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中。标准建议选择pH值在6.0-7.5之间的壤土或砂质壤土进行种植。此外,种植区域应具备良好的灌溉设施,以保证植物在整个生长期都能获得充足的水分供应。
3. 播种技术
根据标准推荐,猫尾草的最佳播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播种前需对土地进行深耕细耙,并施加适量基肥。播种方式可以采用条播或者穴播,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每穴播种量为3-5粒种子。播种后覆土厚度约为1-2厘米,并轻轻压实。
4. 田间管理
在猫尾草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植株的长势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并防治病虫害。当植株高度达到30-40厘米时,可适当修剪顶部促进分蘖。同时,在整个生育期内至少追肥两次,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求。
5. 收获与加工
猫尾草一般在开花初期收获最为适宜。此时收割不仅能够保证草料的营养价值最高,还能减少后期处理的工作量。收获后的猫尾草应及时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5%,然后打包储存于通风干燥处以防霉变。
以上是《DB23/T 3126—2022 猫尾草生产技术规程》中几个重要的技术要点解析。遵循这些指导原则有助于实现高效稳定的猫尾草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