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鹅观草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整地与施肥、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鹅观草在黑龙江省范围内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oegner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113—2022《鹅观草栽培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于2022年发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鹅观草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条件、种子质量要求、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内容。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栽培环境条件
标准指出鹅观草适宜在PH值为6.0-7.5的土壤中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种植区域需具备良好的排灌设施,确保雨季不积水,旱季有灌溉水源。这一要求旨在为鹅观草提供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避免因水分过多或过少导致的生长不良。
种子质量要求
种子纯度应达到90%以上,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85%。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出苗率和最终产量,因此在选择种子时必须严格把关。此外,种子的含水量不得超过12%,以防止霉变。
播种技术
推荐采用条播方式,行距控制在20-30厘米之间,播种深度为1-2厘米。每亩播种量约为1.5-2公斤。适时播种对于保证全苗至关重要,通常在春季解冻后即可开始播种。
病虫害防治
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建议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者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等非化学手段进行防治,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采收
当鹅观草植株大部分叶片变黄且茎秆变硬时即可采收。收获后的材料应及时晾晒干燥,避免长时间堆放造成腐烂。干燥后的材料要妥善保存,防止受潮发霉。
以上内容涵盖了鹅观草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技术要点,遵循这些规范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保障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