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对菌核病田间抗性鉴定的技术要求、试验设计、调查方法及抗性评价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大豆对菌核病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ield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Soybean to Sclerotinia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109—2022《大豆对菌核病田间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大豆品种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性鉴定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大豆品种对大豆菌核病抗性的田间鉴定。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对象,确保了鉴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术语和定义:
- 大豆菌核病: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大豆病害。
- 抗性级别:根据病情指数将品种分为高抗、中抗、感病三个等级。这为评价大豆品种的抗病能力提供了量化依据。
3. 试验设计:
- 每个参试品种需设置不少于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这样可以减少试验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 试验地应选择历年菌核病发生较重且分布均匀的地块。选择合适的试验环境有助于准确评估品种的真实抗病性能。
4. 接种方法:
- 使用健康带菌植株自然散落或人工撒播的方式进行接种。具体操作时要注意控制接种量,避免因接种不当影响试验结果。
5. 病情调查与统计:
- 在发病盛期进行田间调查,记录各小区内病株数及病情分级。病情指数计算公式为:病情指数=(Σ病级×病株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100。通过科学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确保了抗性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6. 抗性判定标准:
- 病情指数≤20为高抗;
- 20<病情指数≤40为中抗;
- 病情指数>40为感病。明确的判定标准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识别出不同抗性水平的品种。
7. 报告撰写要求:报告内容包括试验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分析以及结论等部分,并附有详细的田间照片或图表佐证。完整的报告形式有助于后续研究者查阅参考。
以上是对DB23/T 3109—2022标准中关键条款的深入剖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