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西兰花栽培的产地环境、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西兰花的栽培生产。
Title:Cabbage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822-2022 西兰花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西兰花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 品种选择:应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例如,对于冬季栽培,宜选用耐寒性强、生长周期短的品种;夏季栽培则需选择抗热性好的品种。
2. 种子处理: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的方法。温汤浸种的具体操作为将种子置于50-55℃的热水中浸泡15-20分钟,并不断搅拌以确保均匀受热。药剂拌种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比例配制溶液,充分搅拌后晾干备用。
二、整地施肥
1. 土壤准备:西兰花对土壤要求较高,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在翻耕前要清除田间杂草和残茬,深耕20-30厘米,使土壤疏松透气。
2. 施肥管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配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50-60公斤。追肥分多次进行,在幼苗期、莲座期、花球形成期分别追施适量肥料,注意氮磷钾比例协调,避免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
三、定植与田间管理
1. 定植密度:合理密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早熟品种每亩定植2500-3000株,中晚熟品种每亩定植2000-2500株。具体密度还需结合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2. 水分管理:西兰花在整个生育期内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特别是在幼苗期、莲座期和花球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积水。灌水方式以滴灌或喷灌为佳,既能节约用水又能减少病害发生。
四、病虫害防治
1. 预防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残体,减少病原菌滋生。合理轮作倒茬,避免连作障碍。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2. 化学防治:当病虫害发生初期,应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例如,防治霜霉病可用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
五、采收与贮藏
1. 适时采收:西兰花的最佳采收期为花球充分膨大、表面平整、颜色鲜绿时。过早采收会影响品质和产量,过晚则会导致花球松散或变黄。
2. 贮藏保鲜:采收后的西兰花要及时预冷降温至1-3℃,然后放入冷库中贮藏。贮藏环境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95%,温度控制在1-3℃范围内。定期检查花球质量,及时剔除病变或受损的产品。
以上是《DB42/T 1822-2022 西兰花栽培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重要解读。遵循这些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提升西兰花的栽培水平,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