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茶树灰茶尺蠖测报调查的技术要求,包括调查内容、方法、时间和数据处理等。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茶树灰茶尺蠖的监测与预报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Survey of Major Pests and Diseases of Tea Plants - Part 1: Grey Tea Loop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818.1-2022《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灰茶尺蠖》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灰茶尺蠖的监测与调查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明确界定了“灰茶尺蠖”的概念,即一种专门危害茶树的害虫。这一定义为后续的监测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确保了不同地区、不同人员在描述和讨论时使用相同的概念。
2. 调查方法
- 在调查过程中,要求采用样地法进行系统取样。具体来说,每块茶园应设置不少于5个样点,每个样点面积约为1平方米。这样的取样方式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整个茶园的虫害情况。
- 对于灰茶尺蠖的调查频率,规定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并在春季和秋季各增加一次专项调查。这是因为这两个季节是灰茶尺蠖活动最为频繁的时间段。
3. 数据记录与分析
- 要求详细记录每次调查的具体日期、天气状况、调查地点以及发现的灰茶尺蠖数量等信息。这些数据对于长期趋势分析至关重要。
- 提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来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以便更直观地展示灰茶尺蠖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4. 防治建议
- 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在虫口密度达到经济阈值时应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手段;同时强调优先选择对环境友好型的农药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以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灰茶尺蠖》不仅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还特别注重了生态保护意识,在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