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贸市场垃圾分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分类标准、收集设施配置、作业流程、宣传培训及监督考核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农贸市场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Garbage Classification in Farmers' Marke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1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470-2022农贸市场垃圾分类管理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农贸市场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分类要求、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节对农贸市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旨在提高农贸市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以下是根据标准内容提炼出的重要条文及详细解读。
分类要求
条文:3.1 市场内产生的垃圾应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解读:这是垃圾分类的基础性规定,明确了农贸市场垃圾的基本分类方式。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有害垃圾是指含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如废电池、废灯管等;厨余垃圾主要是指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比如剩菜剩饭、果皮等;其他垃圾则是除上述三类以外的生活垃圾。
条文:3.2 厨余垃圾应单独存放,并采取防渗漏措施。
解读:由于厨余垃圾容易腐败变质,产生恶臭并滋生细菌,因此需要单独存放以防止污染环境。同时,采取防渗漏措施可以避免液体渗漏污染土壤和水源。
投放
条文:4.1 市场经营者应当按照分类标志正确投放垃圾至指定收集容器内。
解读:这一条规定了市场经营者的责任,即他们有义务按照规定的分类标志将垃圾投放到正确的收集容器中。这有助于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实施,减少因错误投放导致的后续处理困难。
条文:4.2 鼓励设置智能化垃圾分类设施,方便消费者和经营者准确投放垃圾。
解读:随着科技的发展,引入智能化设备能够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智能垃圾桶可以通过感应器自动识别垃圾类型,从而引导用户正确投放。
收集与运输
条文:5.1 垃圾收集点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病媒生物滋生。
解读:垃圾收集点是垃圾集中地,如果管理不当容易成为病媒生物滋生的场所。因此,必须保持其清洁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条文:5.2 运输工具应密闭且标识清晰,避免沿途撒漏。
解读:为了防止在垃圾运输过程中出现撒漏现象,影响市容环境卫生,运输车辆必须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并且要明确标注所载垃圾的种类,以便于监督管理。
处理
条文:6.1 可回收物应交由具备资质的企业进行回收利用。
解读:对于可回收物,应该交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来进行再加工或循环使用,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还能创造经济效益。
条文:6.2 厨余垃圾宜采用生化处理技术转化为有机肥料或饲料原料。
解读:厨余垃圾富含有机质,通过生化处理可以将其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如有机肥料或动物饲料,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以上是对《DB45/T 2470-2022农贸市场垃圾分类管理规范》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这些规定为农贸市场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