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黑木耳生产的产地环境、菌种选择与制备、培养料配制、接种、发菌管理、出耳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绿色食品黑木耳的生产。
Title:Green Food -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477-2022《绿色食品 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黑木耳的绿色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1. 原料选择:标准明确要求栽培黑木耳所使用的木屑、棉籽壳等基质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规定。这意味着在选择原材料时,需优先考虑那些未受污染且经过检测合格的产品,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安全性。
2. 菌种质量:规定指出用于生产的菌种应当具备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并通过权威机构鉴定确认无病虫害。这一步骤对于防止疾病传播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3. 环境条件:强调种植区域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及交通干道至少500米以上,并且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这样的选址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因素对黑木耳生长的影响,保障其自然健康地发育。
4. 栽培管理:包括合理的温湿度控制、光照管理和通风换气等内容。例如,在发菌阶段保持适宜温度(20℃~25℃)有利于促进菌丝生长;而子实体形成期则需要适当降低温度并增加湿度来刺激耳片展开。
5. 采收与储存:当耳片充分展开但尚未完全成熟时即可采摘,避免过晚导致品质下降。收获后的黑木耳应及时晾晒或烘干处理,并妥善存放于干燥阴凉处以防霉变。
6. 农药化肥使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鼓励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或者利用微生物制剂来进行病虫害防控。
7. 记录保存:要求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详细记载从选种到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以便追溯来源并接受监督检查。
综上所述,《绿色食品 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涵盖了从原料准备到成品上市全过程的技术要求,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黑木耳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还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健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