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种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稻田工程、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的生态种养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logical Cultivation of Procambarus clarkii in Paddy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种养技术规程(DB45/T 2460-2022)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共生养殖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规程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规程指出稻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保水性好的地块。这要求稻田要有良好的水利设施,能够满足稻虾共作的需求,同时土壤要有足够的有机质含量,为稻虾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在苗种放养方面,规程建议每亩投放规格整齐的克氏原螯虾苗种10000至15000尾。这样可以保证合理的养殖密度,既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又能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的病害问题。
关于饲料投喂,规程强调要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合理调整投喂量。春季和秋季是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关键时期,应增加投喂次数和投喂量;而在夏季高温时则要减少投喂,防止饲料浪费和水质恶化。
水质管理方面,规程要求定期检测稻田水体的溶解氧、氨氮等指标,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要加强换水频率,保持水质清新,为稻虾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这些条文从稻田选择、苗种放养、饲料投喂到水质管理等方面对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种养进行了全面规范,为推广这一高效农业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