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长丰鲫人工繁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亲鱼选择与培育、催产、孵化及苗种培育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长丰鲫的人工繁殖及其相关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Changfeng Crucian Carp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459-2022《长丰鲫人工繁殖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对长丰鲫的人工繁殖操作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标准指出亲鱼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害、性成熟良好的个体。雌鱼体重要求在300克以上,雄鱼在200克以上。亲鱼培育池面积以1000平方米为宜,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培育期间需定期投喂优质饲料,保证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并注意水质管理,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控制在总水量的三分之一以内。
二、催产药物与剂量
采用LRH-A2作为主要催产剂,初次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8微克,间隔10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剂量减半。对于雌鱼,注射时还需加入适量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剂量为每千克体重400国际单位。雄鱼无需重复注射,可在第一次注射时一次性给予足量药物。
三、孵化管理
孵化用水需经过严格过滤和消毒处理,确保水温稳定在20至25摄氏度之间。孵化池设计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不少于3米,水深控制在60厘米左右。刚孵化出的仔鱼先期以轮虫为主要饵料,每天投喂三次,每次投喂量约为鱼苗体重的十分之一。当仔鱼长至3厘米以上时,可逐步过渡到配合饲料。
四、疾病防控
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养殖设施进行全面消毒。一旦发现病害迹象,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推荐使用中草药制剂如板蓝根、大黄等进行预防性投喂,每周一次,连续三天。
五、环境要求
整个繁殖过程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包括适宜的光照条件、稳定的水温和溶氧水平。建议安装增氧设备,在夜间或高温季节加强增氧作业,确保水中溶解氧含量始终维持在5毫克/升以上。
六、记录与档案建立
要求建立健全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亲鱼来源、培育情况、催产时间、孵化结果等信息,以便于后续跟踪观察和经验总结。同时,还应对每次繁殖活动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评估,为优化生产流程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内容基于DB45/T 2459-2022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了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