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竹白茶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和标识包装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竹白茶的加工生产和质量控制。
Title:Process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azhu White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7T 51-2022 大竹白茶加工技术规程》是一项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大竹白茶的加工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原料要求
标准指出,大竹白茶的原料应选用福鼎大白茶品种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这一规定确保了茶叶品质的基础,因为福鼎大白茶品种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其新梢嫩度适中,内含物质丰富,是制作高品质白茶的理想原料。
二、萎凋工艺
萎凋是白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标准要求萎凋过程需在通风、清洁、无阳光直射的环境中进行。具体来说,鲜叶摊放厚度以1.5-2厘米为宜,萎凋时间控制在48-60小时之间,期间要定期翻动鲜叶,以保证萎凋均匀。萎凋适度的标准是叶片失水率达到30%-40%,叶质柔软,青草气消失,呈现出淡淡的花香。这一工艺要求旨在通过自然的方式促使鲜叶内部物质转化,形成白茶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三、干燥工艺
干燥是固定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标准规定干燥温度应控制在80-90℃之间,时间为15-20分钟。干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火候,避免出现焦味。干燥适度的标准是茶叶含水量降至5%以下,手捏即碎。此工艺要求能够有效去除多余水分,保持茶叶色泽洁白,同时保留茶叶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
四、包装与贮存
成品茶的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且包装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标准建议采用铝箔袋或真空包装,以隔绝空气和湿气。贮存时应放置于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与有异味物品混放。贮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这些措施有助于延长茶叶的保质期,保持其原有风味。
五、质量检验
每批产品出厂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指标(如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理化指标(如水分含量、灰分含量)以及卫生指标(如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只有符合所有指标要求的产品才能被允许出厂销售。这一步骤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维护了品牌的信誉。
六、标志与标签
产品的外包装上应当清晰地标明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号、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者名称及地址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情况,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
以上内容是对《DB5117T 51-2022 大竹白茶加工技术规程》中关键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大竹白茶加工的企业和个人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