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丹棱脆红李生产的产地环境、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丹棱县及相似生态区域脆红李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anleng Cuihong Plum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4T 35-2021《丹棱脆红李生产技术规范》是由四川省丹棱县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丹棱脆红李的种植和管理,提升产品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丹棱县及其周边地区脆红李的栽培管理。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了其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 品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高的优质品种。这一步骤对于保证最终产品的品质至关重要,因为优良的品种是高产稳产的基础。
3. 栽植密度
推荐每亩栽植株数为60至80株,行距保持在3米左右,株距约2米。合理的栽植密度可以优化光照条件,促进果树健康生长,并便于后续管理和采摘作业。
4. 土壤管理
强调了土壤改良的重要性,包括定期施用有机肥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指出,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措施,避免根系长期浸泡导致烂根现象发生。
5. 施肥技术
提出了“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基肥以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为主,于秋季落叶后施入;追肥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灵活调整氮磷钾比例。此外还特别提到开花前后的关键时期需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以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
6. 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综合防控策略,优先考虑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害虫)和生物手段(释放天敌)。化学农药仅作为最后手段使用,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及间隔期,确保农产品安全无污染。
7. 果实采收
规定了最佳采收时间为果实完全成熟但尚未变软之时,通常是在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之间。采收时应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同时注意避开高温时段操作,以免影响果品新鲜度。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丹棱脆红李生产技术规范》从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直至最后收获都给予了全面细致的规定,这对于推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打造高品质的丹棱脆红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