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莓主要病害的调查方法、测报技术和信息传递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草莓种植过程中主要病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ing of Major Strawberry Dise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437-2022《草莓主要病害调查测报技术规范》是一项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草莓病害的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为草莓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几个关键术语:
1. 草莓病害:指由生物因子(如真菌、细菌、病毒等)或非生物因子(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引起的草莓植株异常状态。
2. 病原物:引起草莓病害的生物体,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
3. 病害调查:对草莓种植区内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基础概念支持。
病害调查方法
标准规定了病害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求:
- 调查时间:应在草莓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通常包括苗期、开花期和结果期。
-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害种类、发病部位、发病程度等。例如,对于灰霉病,需要记录其在叶片、花瓣、果实上的分布情况及其严重程度。
- 样本采集: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取样,每个样点至少采集5株草莓植株,并确保样本的新鲜度。
预测预报
预测预报部分强调了利用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信息来预测未来病害的发展趋势:
- 数据收集:需长期积累各地区的病害发生资料,包括历年发病时间、范围、程度等。
- 模型建立:可以采用统计学模型或人工智能算法来构建预测模型,提高预测准确性。
- 信息发布:预测结果应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向公众发布,以便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防治建议
标准还提出了若干防治策略:
-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
-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但要严格遵守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
- 生物防治:推广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草莓主要病害调查测报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病害识别到防控的一系列技术细节,而且特别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提升草莓产业的整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