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姑鱼养殖的环境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黄姑鱼的养殖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Yellow Croaker (Nibea albiflora)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794-2022黄姑鱼养殖技术规范》是浙江省关于黄姑鱼养殖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在“苗种选择”部分,标准要求苗种应来源于健康无病的亲本群体,规格整齐且体表光滑无损伤。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苗种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和抗病能力,避免因苗种质量不佳导致后续养殖失败。
关于“养殖环境”,标准指出池塘面积以2-10亩为宜,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池塘底部需平整并铺设适量底泥,同时配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这些措施能够为黄姑鱼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饲料投喂”章节强调了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建议使用蛋白质含量高于40%的专用配合饲料,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投喂量。春季每天投喂两次,夏季增加至三次,秋季则减少到一次。这种灵活的投喂策略有助于满足黄姑鱼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
此外,“病害防治”部分明确禁止使用违禁药物,提倡采用生态防控方法。如定期更换池水、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等手段来改善水质条件,降低疾病发生率。
以上内容涵盖了黄姑鱼养殖过程中几个核心环节的技术要点,对于提高养殖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