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种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疫规则、包装与标识。本文件适用于小黄鱼原种、良种的生产、繁育、检验和管理。
Title:Requirements for Small Yellow Croaker Germplas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黄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在浙江省有着广泛的养殖和捕捞历史。为了规范小黄鱼的种质资源管理,提高养殖质量和遗传多样性,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2433-2022 小黄鱼种质要求》于2022年正式发布并实施。该标准对小黄鱼种质的选择、培育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为渔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种质来源与采集
标准明确规定了小黄鱼种质的来源应优先选择自然水域中的野生群体,其次为人工繁殖后代。采集时需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捕捞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同时,采集的小黄鱼必须达到一定年龄和体长标准,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和繁殖能力。
基因检测与遗传多样性评估
为了保证种质的纯度和健康状况,标准要求对采集到的小黄鱼进行基因检测。通过分析DNA序列,可以有效识别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并评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近亲繁殖程度。这一步骤对于防止近亲交配引发的遗传衰退至关重要。
养殖环境条件
在养殖过程中,标准强调了水质管理的重要性。养殖水体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含量等理化指标均需符合特定范围,以满足小黄鱼生理需求。此外,还应定期监测病原微生物浓度,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疾病传播。
繁殖与孵化管理
关于繁殖环节,标准指出亲本的选择应基于其生长性能、抗逆性和繁殖力等综合指标。在孵化阶段,则需要控制适宜的水温、光照周期以及饵料供应量,以促进胚胎发育和幼苗存活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孵化用水必须经过严格净化处理,防止有害物质影响胚胎健康。
质量检验与标识
最后,所有用于商业用途的小黄鱼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检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外观形态、体重测量、病理检查等方面。每批产品还需附带清晰的产品标识,标明产地信息、生产日期及检验结果等内容,以便消费者追溯查询。
综上所述,《DB33/T 2432-2022 小黄鱼种质要求》从源头到终端全方位覆盖了小黄鱼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旨在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规范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维护好这一宝贵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