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虾共生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与准备、水稻栽培管理、小龙虾养殖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稻虾共生模式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ice-Shrimp Co-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423-2021《稻虾共生技术规范》是浙江省针对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1. 虾苗放养:标准要求每亩放养规格整齐的虾苗6000至8000尾,确保苗种来源清晰、质量可靠。这一规定旨在通过合理密度保证小龙虾生长空间和资源供给,同时避免过度密养导致水质恶化。
2. 水质管理:明确规定稻田水体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pH值控制在6.5-8.5之间。强调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水位和换水频率,以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3. 饲料投喂:建议采用优质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存塘虾体重的3%-5%,并根据天气、季节变化适当调整。强调要遵循\"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避免浪费饲料造成污染。
4. 病害防治: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禁止使用国家禁用药物。提倡采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用高效低毒药物治疗病害,并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
5. 收获与轮作:规定小龙虾收获时间一般为每年5月至7月,之后进行稻谷种植。强调稻虾共生系统需实行轮作制度,确保土地休养生息,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核心内容构成了稻虾共生生产的基本框架,对于提高养殖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