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薯茎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结果判定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甘薯茎腐病菌的检疫与检测工作。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Sweet Potato Stem Rot Fung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408-2021《甘薯茎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是一项浙江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对甘薯茎腐病菌进行检疫和鉴定的技术要求。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从进境植物及其产品中检测和鉴定甘薯茎腐病菌。这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对象,即任何可能携带甘薯茎腐病菌的植物或其产品都需按照此标准进行检测。
检疫程序
标准指出,在实施检疫时应首先采集样品,并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采样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但必须能够反映整个批次的情况。此外,还强调了样品保存条件,要求在低温环境下保存以保持样本活性。
鉴定方法
对于甘薯茎腐病菌的鉴定,标准推荐使用显微镜观察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显微镜观察法通过检查病原体的形态特征来确认是否存在甘薯茎腐病菌;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则利用PCR等手段检测特定基因序列,从而准确判断病原体的存在与否。
结果判定
如果在显微镜下发现符合甘薯茎腐病菌特征的结构,并且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呈阳性,则可判定样品中含有甘薯茎腐病菌。反之,则认为样品未检出该病菌。
注意事项
标准特别提醒,在整个检疫过程中,所有操作均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同时,实验室应定期校验仪器设备,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以上是对DB33/T 2408-2021中一些关键内容的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有效防控甘薯茎腐病菌的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