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绿地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设计要求、植物选择与搭配、施工及养护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lant Configuration in Urban Green Spa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6-2022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城市绿地植物的科学合理配置。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关于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标准指出,植物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选用乡土植物。例如,在第4.1条中强调了乡土植物在生态适应性和维护成本上的优势。这要求设计者在规划时充分考虑本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确保所选植物能在当地良好生长。
二、关于植物群落构建的要求
标准在第5.3条明确提出了多层次植物群落构建的理念。具体包括乔木层、灌木层和地被植物层的合理搭配。建议乔木与灌木的比例为1:1至1:2之间,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结构。同时,不同层次间要保持适当的空隙率,保证通风透光性。
三、关于植物季相变化的设计
第6.2条特别提到要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推荐使用具有明显季节特征的植物种类,如春季开花的樱花、夏季绿荫浓郁的悬铃木、秋季变色的银杏以及冬季常绿的松柏等。通过这些植物的合理组合,可以实现全年都有景观亮点的效果。
四、关于植物种植密度的规定
在第7.4条中规定了不同类型的绿地植物种植密度。例如,公园绿地的乔木种植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公顷200-300株之间;道路绿地则根据宽度不同有所区别,宽度小于5米的道路绿地乔木种植密度可适当降低至每公顷150-200株。这样的规定既考虑了美观需求又兼顾了经济合理性。
五、关于植物养护管理的技术要点
标准最后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详细的植物养护管理指南。强调定期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时施肥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时间和操作方法。比如,对于落叶乔木的最佳修剪时间为冬季休眠期,而观花植物则需在其花后及时修剪残花。
以上是对《DB22/T 26-2022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范》部分关键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