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菊黄东方鲀从养殖到加工的全过程技术要求,包括原料验收、加工工艺、卫生要求及包装贮存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菊黄东方鲀的养殖与加工企业及相关单位。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cessing of Cultured Takifugu Flavid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042-2021养殖菊黄东方鲀加工技术规范》是福建省针对养殖菊黄东方鲀这一特色水产品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菊黄东方鲀”是指在福建省内人工养殖的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鱼类,学名为Takifugu flavidus。该定义为后续加工提供了明确的产品范围界定,确保加工原料的一致性。
二、原料要求
1. 来源:规定原料应来自获得合法养殖资质的企业,并持有有效的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2. 质量:要求活体菊黄东方鲀健康无病害,体重控制在300g至600g之间,体长保持在15cm至25cm范围内。此规定旨在保证加工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加工工艺
1. 预处理:需先将活鱼迅速处死并立即放血,然后采用清水冲洗去除表面粘液。此步骤对于防止腐败变质至关重要。
2. 去皮去内脏:使用专用工具操作,避免损伤鱼肉组织。同时要彻底清除所有内脏及血液残留物。
3. 漂洗与分级:经过初次漂洗后按照重量或规格对产品进行分类存放。这一步骤有助于提高成品率并便于后续包装运输。
四、卫生控制
1. 环境卫生:加工车间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工作人员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手套等防护用品。
2. 设备清洗:所有接触食品的设备设施在每次使用前后都必须彻底清洗消毒。
3. 记录管理:建立完整的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包括但不限于原料验收、加工参数设置、质量检验结果等内容。
五、包装标识
成品应当采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材料进行密封包装,并在外包装上清晰标注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内容。此外还应该注明是否含有过敏原信息以及生产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
六、检验方法与判定规则
规定了感官检测、理化指标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等多项具体检测项目及其相应的执行标准。当出现不合格情况时,则需依据相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以上就是关于《DB35/T 2042-2021养殖菊黄东方鲀加工技术规范》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