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程序。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Arable Land Qual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DB35/T 2032-2021)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为科学规范耕地质量监测和评价提供了依据。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该标准规定了耕地质量监测的基本要求。例如,在第4.1条中明确指出,监测点应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耕地上,且需避开沟渠、道路、坟墓等干扰因素。这一要求确保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避免因位置不当导致的数据偏差。
关于土壤采样,第5.2条规定了采样的深度、时间和频率。通常情况下,采样深度为0-20厘米,每年至少采样两次,分别在作物播种前和收获后。这样的安排能够全面反映耕地产出能力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在第6.1条中强调了土壤理化性质检测的重要性。主要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测定。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条件,通过对它们的定期检测可以评估耕地的肥力状况。
此外,第7.1条提出了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建立评分体系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并根据总得分划分耕地质量等级。具体而言,90分以上为一级,表示耕地质量最优;75至89分为二级,表示良好;60至74分为三级,表明需要加强管理;低于60分则属于低产田,需要采取改良措施。
总之,《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DB35/T 2032-2021)从监测点设置、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到最终的质量评定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