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扁圆吻鲴的繁育技术要求,包括亲鱼的选择、培育、催产、孵化以及鱼苗的培育等环节的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扁圆吻鲴的人工繁育和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reeding of Leiocassis circular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扁圆吻鲴是一种重要的淡水鱼类,其繁育技术对于渔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DB35/T 2040-2021《扁圆吻鲴繁育技术规范》为扁圆吻鲴的人工繁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亲鱼选择方面,标准明确指出亲鱼应来源于健康无病的养殖群体,雌雄比例以1:1至1:1.5为宜。亲鱼年龄通常为3龄以上,体重在500克左右最佳。这有助于保证亲鱼具备良好的繁殖能力,提高受精率和孵化成功率。
其次,关于催产剂使用,标准推荐采用LRH-A2作为主要催产药物,并给出了具体的剂量范围:雌鱼每公斤体重注射2-3微克,雄鱼减半。同时强调了注射时间的选择,应在水温适宜(20℃-25℃)且天气晴朗时进行。这一规定能够有效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的繁殖失败。
再者,在孵化管理上,标准特别强调了水质控制的重要性。要求孵化用水需经过过滤处理,保持pH值在7.0-8.0之间,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毫克/升。此外,还建议采取微流水充气方式维持良好水质条件。这些措施可以显著提升鱼苗存活率。
最后,关于苗种培育阶段,标准提出要根据鱼苗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与频率,初期可投喂轮虫等小型浮游生物,后期逐渐过渡到配合饲料。并且要注意定期清理池塘底部杂物,防止疾病发生。
综上所述,《扁圆吻鲴繁育技术规范》从亲鱼选择、催产剂使用、孵化管理和苗种培育等多个环节入手,为扁圆吻鲴的人工繁育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技术指导。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扁圆吻鲴资源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