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寒草原类退化草地修复治理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高寒草原类退化草地的修复与治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graded Grassland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 Part 3: Alpine Stepp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464.3-2021退化草地修复治理技术规范 第3部分:高寒草原类》是一项专门针对高寒草原退化问题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恢复和提升高寒草原的生态功能。以下将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明确了“高寒草原”、“退化草地”等专业术语的概念。“高寒草原”是指分布于高原或高山区域,具有典型草原植被特征且气候寒冷的草地类型;而“退化草地”则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加剧的草地状态。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修复原则
标准强调了“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在进行任何修复活动之前,应首先评估现有草地的自我恢复能力,并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当自然恢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才可采取人工辅助措施。此外,“因地制宜”也是重要原则之一,要求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个性化的修复方案。
修复方法与技术
# 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是高寒草原修复的核心环节。标准提出了多种植被恢复技术,包括种子直播法、植苗造林法以及混播种植法等。其中,种子直播法适用于坡度较缓、土壤较为肥沃的地方,能够快速建立植被覆盖层;而植苗造林法则更适合于立地条件较差、植被稀疏的区域,可以提高成活率。混播种植法则结合了不同植物种类的优势,既能增强群落稳定性,又能改善土壤结构。
# 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对于高寒草原的修复同样至关重要。标准建议采用有机肥料、绿肥作物轮作等方式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推广使用生物菌剂以促进微生物活性,从而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此外,还提倡实施免耕播种技术,减少对土壤表层的扰动,保持土壤原有结构。
# 禁牧与轮牧制度
为了确保修复后的草地能够长期稳定,标准特别强调了禁牧与轮牧制度的重要性。禁牧期间禁止放牧,让草地有足够的时间恢复;而轮牧则是在划分好放牧区的基础上,按照一定周期轮换放牧区域,避免某一地区过度利用。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维持草地健康,还能提高牧民经济效益。
监测与评价
有效的监测与评价体系是衡量修复成效的关键手段。标准要求定期采集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土壤理化指标等,并据此评估修复效果。同时,还鼓励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DB65/T 4464.3-2021退化草地修复治理技术规范 第3部分:高寒草原类》从多个角度为高寒草原的修复工作提供了指导,其核心在于尊重自然规律,合理规划实施步骤,注重长期效益而非短期利益。这不仅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担当,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