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南疆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技术要求、施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南疆地区盐碱地改良中土壤调理剂的施用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pplication of Soil Conditioner in Southern Xinjiang Saline-Alkali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南疆盐碱地土壤调理剂施用技术规程(DB65/T 4458-2021)是一项专门针对新疆南部地区盐碱地改良的重要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南疆地区以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的盐碱土改良,特别适合于农田、果园等农业用地。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确保了技术措施与当地土壤特性的匹配性。
土壤调理剂选择原则
在第4.1条中提到,“应根据土壤类型、pH值及盐分组成选择合适的调理剂”。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对目标区域的土壤进行详细的化学分析,包括pH值测定、盐分成分检测等,以此为基础来挑选最有效的调理剂产品。例如,对于高pH值且含有较多碳酸钠的土壤,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酸性调理剂;而对于主要由氯化物构成的重盐碱地,则需采用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调理剂。
施用方法与剂量控制
第5.2条指出,“每亩用量一般为50至200公斤,具体用量视土壤状况而定”。这表明,在实际应用时,必须结合土壤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用量。通常情况下,轻度盐碱地可适量少用,重度盐碱地则需加大剂量。此外,还强调了施用前需将调理剂均匀撒布于地表,并通过耕翻使其充分混入土壤层内,以达到最佳效果。
施工季节与频率
依据第5.3条的规定,“适宜施工季节为春季或秋季”,并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调理处理”。这是因为这两个季节气温适中,有利于调理剂发挥作用并促进作物生长。同时,由于盐碱地问题往往随着季节变化而加剧,定期开展调理工作有助于长期维持土壤健康状态。
效果评估机制
最后,在第6部分关于效果评价方面,标准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监测、作物产量提升幅度统计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情况记录等多维度指标。通过这些量化数据,可以客观反映调理剂的实际成效,并为后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南疆盐碱地土壤调理剂施用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导,还强调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为有效解决南疆地区的盐碱地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