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生态治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治理措施、实施步骤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生态治理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Control of Soil Erosion on Sloping Farm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355-2022坡耕地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吉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吉林省内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包括了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及后期维护的全过程。这表明标准覆盖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等核心概念,为后续具体措施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例如,“坡耕地”被定义为坡度大于5°且用于耕种的土地。
3. 总体要求:强调了治理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相结合。同时要求在实施前需进行全面调查评估,确保方案科学合理。
4. 工程措施:
- 梯田建设:规定了梯田宽度、高度以及田面长度的具体参数,如梯田宽度不应小于2米,高度不超过1.5米。
- 护坡工程:推荐使用植物护坡结合工程结构的方式,以增强稳定性并减少土壤侵蚀。
- 排水系统设置:明确要求合理布置截水沟、排水沟等设施,防止地表径流集中冲刷。
5. 生物措施:提倡种植适宜本地环境的植被,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建议选用抗逆性强、根系发达的树种或草本植物,并注意不同物种之间的搭配组合。
6. 监测与评估:建立了长期跟踪监测机制,定期收集数据用于评价治理效果。通过对比治理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7. 后期管护:提出了具体的养护措施,比如定期修剪植被、清理淤积物等,确保工程设施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框架,旨在通过综合施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