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越冬期稻草原位催腐还田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水稻种植区在越冬期间采用原位催腐还田技术处理稻草的生产实践。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situ Straw Corrosion and Return to Field during Winter Fallow Peri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346-2022《越冬期稻草原位催腐还田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稻草在越冬期通过原位催腐的方式实现还田,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稻草资源丰富的地区,在越冬期间采用原位催腐还田技术处理稻草。这一范围的设定确保了技术的应用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等。这些引用文件为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3. 术语和定义
- 稻草:指水稻收获后留存在田间的茎秆部分。
- 催腐剂:用于加速稻草分解的微生物制剂或化学物质。
- 原位催腐还田:在稻田原地使用催腐剂促进稻草快速分解并归还土壤的过程。
4. 技术要求
# 4.1 稻草收集与处理
稻草应尽量均匀分布在田间,避免堆积过高影响后续处理效果。对于过于粗硬的稻草,建议先进行机械粉碎处理,以加快分解速度。
# 4.2 催腐剂的选择与施用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高效催腐剂是成功实施该技术的关键。催腐剂的施用量需根据稻草量及土壤状况确定,并且要均匀撒布在整个稻田表面。此外,施用时应注意天气情况,避免雨天作业以免影响药效。
# 4.3 水分管理
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助于促进稻草的快速分解。通常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应维持在50%-60%之间。如果自然降水不足,则需要人工灌溉补充水分。
# 4.4 温度控制
温度对稻草分解速率有直接影响。一般而言,当气温高于10°C时,催腐效果最佳。因此,在寒冷季节里可能需要采取覆盖保温措施来提高局部环境温度。
5. 效果评估
在完成整个催腐过程之后,应对田块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稻草是否完全分解;
- 土壤结构是否得到改善;
- 对下茬作物生长的影响等。
6. 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催腐剂;同时注意防火防爆,远离火源存放相关物资。
以上就是关于DB22/T 3346-2022《越冬期稻草原位催腐还田技术规程》的部分重要内容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为农业生产带来实际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