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短梗五加在非林地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短梗五加在非林地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on-forest Land Production of Short-stalked Five-plus (DB22T 3342-2022)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短梗五加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其在非林地上的规范化生产对于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DB22/T 3342-2022《短梗五加非林地生产技术规程》为短梗五加的种植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规程中规定了短梗五加的产地环境要求,包括土壤条件、水质和空气质量等。其中土壤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pH值以5.5至7.5为宜。水源需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大气质量需达到GB 3095中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这些要求确保了短梗五加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有利于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
在整地施肥环节,规程强调要深翻土地30厘米以上,并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基肥可选用腐熟的农家肥每亩3000至5000公斤,同时配施磷钾肥。合理的整地与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短梗五加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关于播种育苗,规程指出种子处理是关键步骤之一。种子需要经过消毒处理并进行催芽,以提高发芽率。播种时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覆土厚度控制在1至2厘米。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湿,促进种子萌发。此外,还应注意控制播种密度,避免过密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田间管理方面,规程提出了具体的措施。首先是间苗定苗,在幼苗长出2至3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当长到5至6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并定苗。其次是中耕除草,每月进行一次中耕,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再次是追肥管理,定苗后每隔15天追施一次稀薄的人粪尿或氮肥溶液,促进植株快速生长。另外还要注意病虫害防治,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等多种方法综合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采收部分明确规定了采收时间和方法。一般情况下,短梗五加应在栽种后的第三年秋季采收,此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采收时要选择晴天进行,采用人工挖取的方式,尽量保留根系完整。采收后应及时清洗晾晒或烘干处理,确保药材品质。
总之,《短梗五加非林地生产技术规程》从产地环境、整地施肥、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和采收到加工储存等方面都给出了详细的规范和技术要点,有助于标准化生产短梗五加,提升药材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