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关玉竹生产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种苗选择与处理、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关玉竹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Guanyuzhu (Polygonatum odorat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 3340-2022 关玉竹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关玉竹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质选择、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内容。以下为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产地环境
标准指出,关玉竹种植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土壤pH值以6.5-7.5为宜。这主要是因为关玉竹喜湿润但不耐涝,适宜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生长。
二、种质选择
要求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种子需经过检疫合格,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种苗应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发达,芽饱满。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种源纯正,提高成活率和后期产量。
三、栽培技术
建议采用垄作方式,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播种时间为春季解冻后至5月中旬。每亩用种量约15公斤。覆土厚度控制在2-3厘米。合理的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四、田间管理
包括适时灌溉、追肥、除草等措施。每年追肥两次,分别在返青期和旺盛生长期进行,氮磷钾比例为2:1:1。灌溉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积水。及时清除杂草可减少养分竞争,保持田间清洁。
五、病虫害防治
推荐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综合防控手段。例如设置防虫网,利用天敌昆虫捕杀害虫。化学药剂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意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同时做好田间观察记录,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六、采收
一般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采挖时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分级包装后贮藏于通风干燥处。不同部位如根茎、叶片等可分别加工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以上内容为核心技术要点,严格执行有助于提升关玉竹的整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