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苏打盐碱化耕地深松改良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苏打盐碱化耕地的深松改良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ep Plowing Improvement of Soda Salinized Cultivated Land in Xinji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5T 06-2022苏打盐碱化耕地深松改良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针对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苏打盐碱地的深松改良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规定了“苏打盐碱化耕地”的概念,即土壤中碳酸钠和重碳酸钠含量较高,pH值通常大于8.5的土地。这一定义明确了适用范围,有助于技术人员准确识别目标区域。
其次,在深松作业要求中指出,深松深度应达到30至40厘米,且相邻两行间距保持在60至70厘米之间。这样的深度能够有效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同时保证足够的根系活动空间。合理的行距设置则有利于后续耕作机械操作。
再者,关于改良材料使用部分强调,可以采用稻壳、秸秆等有机物料与改良剂配合施用。其中,稻壳或秸秆用量建议控制在每公顷15至20吨,改良剂则需根据土壤具体盐分状况调整用量。这种方法不仅能直接降低土壤盐分浓度,还能通过增加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灌溉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在深松后立即进行一次大水漫灌,水量应达到每公顷500立方米以上,以充分溶解表层盐分并将其淋洗至深层。之后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适时适量补水,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新的次生盐渍化问题。
最后,在监测评估环节规定了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土壤理化性质检测,重点监测pH值、电导率以及主要盐分成分的变化情况。通过持续跟踪数据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改良措施,确保长期效果稳定可靠。
这些条款从不同角度全面覆盖了苏打盐碱地深松改良的关键环节,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指引,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