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重症监护室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人员管理、环境消毒、设备管理、患者护理及医务人员防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各级医疗机构重症监护室在疫情期间的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Part 36: Intensive Care Unit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761.36-20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36部分:重症监护室》是江苏省针对新冠疫情期间重症监护室防控工作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人员管理
该标准明确要求重症监护室应设立专门的医护人员队伍,所有进入ICU的工作人员必须完成新冠相关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同时强调,非必要情况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ICU区域。对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护理工作,需由经过专项培训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执行,并采取最高级别的个人防护措施。这表明在疫情特殊时期,对专业技能和防护意识的要求显著提高。
二、环境控制
标准规定ICU内空气流通方向必须是从清洁区向污染区单向流动,保持正压状态。每小时至少换气6次以上,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处理。地面、物体表面每日至少清洁两次,遇污染立即清洁消毒。此外还要求设置独立的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避免交叉感染风险。这些措施旨在通过严格控制物理环境来降低病毒传播几率。
三、设备与物资准备
ICU应当储备充足的医用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服等,确保至少能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所有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后均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彻底清洗和高水平消毒。对于一次性耗材则要建立严格的发放登记制度,确保来源可追溯。此外还需配备足够的负压病房及转运设备,以便及时收治危重症患者。
四、流程优化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接触频率,标准建议采用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实行分时段探视制度以限制访客数量;鼓励家属通过视频等方式了解病情进展。同时还特别指出,在实施各项操作时应优先考虑无创方式,尽量避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手段。这些优化措施有助于减轻医疗负担同时保障安全。
五、应急响应
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患者隔离于指定区域等待进一步诊断结果。在此期间,所有接触过患者的工作人员都需接受医学观察,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一旦确诊,则迅速调集资源组建专门团队开展救治工作,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配合流行病学调查。整个过程中强调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总之,《DB32/T 3761.36-2021》从多个维度为重症监护室应对新冠疫情提供了全面指导,其核心在于强化基础管理、注重细节落实以及灵活调整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这对于保障医护人员健康、维护医疗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